继续推进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
2018年,庆阳市巩固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工作成果,再动员再部署再发力,积极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,注重发挥党组(支部)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群众组织的联系桥梁作用,把握重点,补齐短板,实现“扫黄打非”全域进入,全员推动。
一、创新工作方式,打造庆阳模式
围绕“七进十有五无”的目标任务和要求,探索新举措、建设新阵地、打造新模式、拓展新领域,形成市、县(区)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(大队)为主,乡镇(街道)、农村(社区)以“扫黄打非”办公室(工作站)和综治网格管理队伍为辅的四级网格管理模式。按照示范带动、全面提升的工作要求,以基层示范点为样板,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推进模式。充分发挥文广部门行业优势,动员全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媒体,围绕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各项任务,频道频率并进,专题栏目多点开花,公益广告新媒体有力呼应,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频共振,形成 “扫黄打非”全方位、立体式宣传模式。
二、创新队伍建设,形成庆阳特色
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调动基层群众积极性,建设“扫黄打非”三支队伍。一是建设党团员骨干队伍。要求村(社区)党员干部担负起组织、宣传、教育、服务职责,在村(社区)“扫黄打非”工作中争当先锋、争做表率。二是建设文艺宣传队伍。充分调动和发挥村(社区)文艺团队的作用,引导居民自编自演反映“扫黄打非”内容的文艺节目,让居民在活动中增强参与“扫黄打非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三是建设义务监督队伍。充分发挥辖区“五老”人员、楼栋长、村民组长、治安、保安人员作用,组成镇村“扫黄打非”义务监督员队伍,从事“扫黄打非”工作宣传、监督、检查,协助执法部门进行监控,劝导和举报镇村(社区)村的非法经营活动。
三、创新制度建设,打造庆阳名片
坚持建管并重,建立健全“五项”工作制度,形成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长效机制。一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。将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纳入村(社区)党支部每季度的例会内容,定期小结前段时工作,研究新情况,部署下阶段工作。二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。每半年举行1次村(社区)义务监督员和村民组长参加的“扫黄打非”知识培训,提高群众对非法出版物危害的认识和鉴别能力。三是建立日常巡查制度。每月至少开展2次市场巡查,及时将发现问题上报“扫黄打非”执法部门。四是建立入户宣传制度。村(社区)工作人员、村民组长利用访贫问苦、帮扶群众等入户时机宣传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的意义和相关知识。五是建立监督举报制度。在村(社区)显要位置公布“扫黄打非”工作部门举报电话,方便群众举报,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。